很快许临就见到了宁玉涵的爷爷奶奶。
爷爷奶奶都是老实巴交,同时热情好的老一辈。
进屋后,爷爷奶奶就招呼许临吃午餐。
不多时,宁玉涵的大伯夫妇俩也下来了,要认识一下许临。
宁玉涵说,她大伯一家住在村里的另一个地方,也就是在山脚下。
之前宁玉涵说过年还要清理后山的草木,因为后山就是他们这个小家族的。
下午的时候。
宁玉涵带许临去老屋上面看。
原来山脚下就是一间瓦房泥砖大屋子,再往下就是一栋平顶楼,也就是大伯的家。
“你大伯家有几个孩子?”
“四个!两个堂哥两个堂姐,大堂姐已经嫁人,两个堂哥和另一个堂姐都已经出去工作了,过段时间才放假。”
“那堂哥堂姐读书怎么样?”
“大堂姐没上过大学,高中毕业,大堂哥是二本,二堂哥和堂姐都是一本。”
“那你这个家族挺厉害的,村里就六个一本,你这里都占了两个了,还有你一个重点大学。”许临惊讶道。
“我们家都知道要努力读书!”
宁玉涵表示。
“我觉得不是,有时候看基因的,有的人,他天生就知道要努力学习。”
许临还对被他抱着的岁岁安安说:“岁岁,安安,要努力学习知道吗?”
小孩子还是三观塑造阶段,普通人家的小孩成长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三观。
如果是富裕人家的小孩,那又是另一套三观了。
“姐夫,我会努力学习的!”
“姐夫,我也会的!”
两个小孩都很认真。
许临看向一旁的宁玉涵:“岁岁和安安,是明年九月上小学?”
“对!”
宁玉涵点点头。
“明年我看看,把岁岁和安安弄去端州那边上小学,起码上个很不错的小学,到时候学习环境也能更好。”
“啊,不用吧,太麻烦了。”
宁玉涵知道许临又要出钱了,这样总是让许临出钱,她都不知道怎么办。
许临不以为意,只是道:“在县城上小学,周边的同学很多都是农村背景的父母,他们教育小孩未必能有叔叔阿姨教岁岁安安那么好呢。”
岁岁和安安都不像农村父母养大的小孩,两个孩子干干净净的,流鼻涕了还知道用纸巾,不会用衣服袖子或者领子,所以他们的衣服以及整体的面貌都干干净净,别小看这种小动作,对于四五岁的小孩来说,这可不不得了。
许临继续道:“综合素质和经济条件正向挂钩,也就是经济条件越好,综合素质越高,这是基于大样本进行讨论,我们不讨论个例,比如好大学也有人渣,这很正常,但好大学出来的人,综合素质会优于普通大学乃至没上过大学的人,这也是基于大样本讨论,我们不讨论幸存者偏差,学姐,你说是不是?”
“是。”宁玉涵点头。
大样本,是统计学的基础,样本太小,没有讨论意义,幸存者偏差更不值得讨论。
许临:“所以岁岁和安安,要去很好的小学去上学,到时候小学毕业,直接升学到当地同样很好的初中,这样,高中之前的学习环境就有保障了,前面基础好,高中就可以上很好的学校,听我的就行,再说也花不了几个钱。”
“那好吧。”宁玉涵抿了抿嘴。
“岁岁,安安,明年上小学了,会数数没?”
“会!”
岁岁就开始掰手指头:“1、2、3……”
他最后,竟然数到了二十五。
“姐夫,我厉害吧?”
“真聪明!”
许临知道,俩兄妹今年才上的幼儿园,目前才四岁半。
“安安呢?”
“姐夫,我会九九乘法表哦!”
“哦?九九乘法表?”
这可不得了,许临来了兴趣,问道:“1*1多少?”
“1!”
“1*2呢?”
“2!”
许临继续问下去,他挑着问的,而且,许临还会打乱顺序。
“8*6呢?”
“48!”
“9*5呢?”
“45!”
“安安聪明哦,小学二年级的内容都会了。”
许临又提点高难度:“81÷9呢?”
“9!”
接着许临又问了几个除法,都是乘法表上面的结果,反过来问,而安安能全部回答出来。
“学姐,你看岁岁安安这么聪明,不去好的小学就可惜了,垃圾小学的阈值太低了,成绩最好的学生放好的小学可能就是差生。”
许临兴致勃勃:“所以学姐,就这么定了。”
“你拿主意就行,我听你的。”
宁玉涵再次点头
第182章 日常(1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